质量问题一直以来是灯饰行业的老大难问题,去年相关质量监督部门的产品抽检结果表明,灯饰行业质量合格率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节能灯的合格率甚至不到20%。今年最近几次的灯具产品抽查结果同样不妙,江西六成多应急灯不合格,湖南质监部门灯具质量抽检五成多不合格。我们也常在网上、报纸上看到某某地方某某人被从天花板上掉下来的水晶灯或者花灯砸伤脑袋,商家不得不赔偿损失的新闻。
灯饰行业偷工减料电镀质量相差甚远 一些商家及企业大呼上当,指责配件企业偷工减料,导致灯具产品在耐压、抗高温、阻燃性等方面不符合生产要求,质量不合格,而配件企业也是有苦说不出:“我也不想做垃圾产品,若不是成品企业压价,我们也没必要这样做。”究竟谁该为消费者负责? 如此偷工减料现在一些配件企业,其产品以次充好而为了不被人发觉,在手段和方式上可谓多种多样,而且花样不断翻新。偷工减料但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产品材料厚度不够,这在五金、玻璃等配件产品上表现得尤其明显。现在许多灯具成品都采用各种不同厚度的底盘,如吸顶灯底盘、平板低压灯底盘。顾客在购买这些灯具时,拿着优质产品与劣质产品在手上掂量,可以明显感觉到产品重量不一样,这是因为本来需要采用0.8厘米的底盘,有些配件企业只生产了0.6厘米甚至更薄的产品。这样的底盘容易因为高温和重力作用而弯曲,产品容易变形和扭曲。 二级板材替代一级板材。所谓一级板材,指的是配件企业在进购原材料时,其所采购的板材已经经过原材料厂家检测,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五金板材类;二级板材则是指那些经过企业检测不合格而被筛选出来的板材,两者之间的价格相差20%。电镀质量相差甚远。有些配件企业不仅在用材上偷工减料,在用时上同样“偷工减料”,这在电镀企业当中体现最为明显。 电镀质量比较好的企业,在对五金进行电镀时,一般需要耗时8个小时,每平方米电镀需要花费80—90元,使用2年多都不会生锈;低质量电镀产品则只花2个多小时,每平方米花费也只要50—60元,使用2个多月后就容易生锈。一些成品企业往往赶着出货,都要求电镀企业越快越好,而电镀企业也为节省成本,同样往前赶时间,这就容易造成电镀质量没保证。 当然,在工序、员工手艺等方面,不同的企业也会因为不同的质量控制,产生不同的偏差。偷工减料事出有因“奸商”一词,自古就有,这是因为商人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谋取利益,而偷工减料则是奸商们的一贯手法。现在照明行业一些不法企业则把这种行为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从古代开始就已流传的恶习,经过千百年的验证:一切都是利益的驱使。 据通达五金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伟健介绍,现在整个灯饰配件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配件企业给成品企业供货,遇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很难实现配件价格的同步上涨,成品企业甚至还不断压单价;同样,成品企业给商家供货,尽管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商家还是在不断压单价,在整个灯具产品产业链上形成恶性循环。 一方面全世界原料价格都在不断上涨,特别是五金类的铜、铝等材料,更是翻番上涨,加上现在企业员工工资也在不断提高,配件企业的利润就如压缩饼干一样,一点点被挤压掉。配件市场不成熟偷工减料本来是见不得光的事情,却为许多配件企业、成品厂家,甚至商家所默许,甚至成为成品企业下单的潜规则:看货下单。这已经不是配件企业自身的原因,因为配件市场不成熟,在整个配件供货体系中,出现了巨大的漏洞。配件质量标准匮乏。 工作人员下市场时,许多配件企业在反映产品质量问题时,往往反映最多的是大部分配件缺少相关技术认证,特别是强制性认证。部分配件甚至连基本的技术参考指标都没有,如五金、玻璃等。这些配件在一些其他行业场合使用,国家相关部门都有相关技术指标,但这些配件运用到灯饰产品当中则放任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