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不再作为项目审批或核准条件?
在8月31日生态环境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到:“环境影响评价不再作为项目审批或核准条件,如何避免因审批不严企业钻空子导致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出现?”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崔书红回答道:“环境影响评价不再作为项目审批或核准条件,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是优化审批制度的重大举措。这并不意味着,重大环境影响项目无需环评,或没有经过环评就可以开工建 设。”北京中科创新科技发展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客户:法律明确规定,需环评而没有经过环评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否则属于“未批先建”。
8月3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据北京中科创新科技发展中心了解,今年8月下旬起,生态环境部联合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科学院对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绿盾2018”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巡查,对2018年底前需要完成整治的1586个饮用水水源地的6251个环境问题逐一开展现场核查等。本次联合巡查为期一个月,共分12个组。目前,已有11个巡查组进驻地方开展巡查工作。
崔书红介绍了环评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进展和成效,用六个“最”概括了环评“放管服”取得的进展:
一是最大幅度简政放权。环评涉及的5项行政许可,目前已经依法取消了3项。2018年,上半年,全国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91686个,其中,生态环境部只审批了22个。
二是最大限度减少环评审批。2018年上半年,全国备案项目环评412864个,占全国项目环评总数的八成。北京中科创新科技发展中心发现,现在项目环评的80%无需审批。
三是最大程度压缩审批时间。登记表备案过去需10天,现在只需10分钟。
四是最严格措施保证环评质量。目前,已经连续开展五批次技术校核,涉及31个省(市、区)的482家次环评机构的1048个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发现了一批质量不高的环评文件,将依法处罚处理。
五是最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全国环评审批联网信息系统,实现环评文件网上报送,“不见面”审批。
六是最大力度激发了市场活力。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办事更便利,行政审批工作量大大减少了,市场主体经济负担减轻,项目“落地”速度也较以前加快许多。
据介北京中科创新介绍,针对去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个别地方出现“一刀切”的情况,环境部专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对被督察省市区提出明确要求,坚决杜绝平时不作为、临时乱作为情况。要加强对生态环保“一刀切”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 这对金属表面处理行业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有望破解以往引进了环保表面处理技术依然无法正常生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