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年京津冀形成了协同发展的良好趋势,按照延续性、创新性、系统性原则,2018-2020年行动计划既延续上一轮行动计划中需要持续推进的事项,又增加了国家和北京部署的新工作新内容。目标是到2020年,高质量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任务,初步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下面就在北京中科创新的带领下,先来看一下京津冀地区的工作重点。 一是聚焦核心任务,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将加快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退出步伐,到2020年再退出1000家左右一般制造业企业,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京津冀三地的金属表面处理企业需要早做准备。

二是强化两翼联动,合力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全方位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开局起步,高水平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共进、两翼齐飞的生动格局。抓好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京雄城际等建设。建成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及配套设施,有序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工程建设。雄安周边的金属表 面处理行业将会在技术的创新环保上有更高的要求。 三是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治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联合治理和协同保护力度,全力打造京津冀区域绿色生态屏障,携手构建山川秀美的京津冀。 四是提升支撑能力,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以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为目标,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络化交通格局。 五是加强对接协作,促进区域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坚持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相统一,更加注重强化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全区域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形成产业链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材料表面处理企业注意淘汰自身落后工艺,引进环保工艺替代电镀。 六是促进协同创新,着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本市创新资源辐射外溢能力;健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引领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为增强区域竞争力注入新动能。表面处理企业也要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力,增加产品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