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钢铁工业水平都落后于世界水平,重要机械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我国不锈钢生产从上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开始起步,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据北京中科创新观察,2017年全球不锈钢粗钢产量达4808.1万吨,中国大陆以2577.4万吨产量占据世界份额53.6%领跑世界。本文将选取不锈钢产业发展历史上几个“第一”,展现我国钢铁产业从无到有的现代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向苏联学习,建了一些特钢企业,主要满足国防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当时重点特钢企业有:大连特钢、本溪特钢、抚顺钢厂、重特、太钢;大跃进时期改建和新建有:大冶、北满、上钢五厂、首钢特钢公司;三线建设时期迁建的有:长城特钢、西宁特钢等。 第一炉不锈钢在太钢诞生 1952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太钢电炉车间投产,着手试炼不锈钢。9月份,太钢采用氧化法炼出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牌号2Cr13)。太钢人随即用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浇铸成一个宝塔,送往北京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此物现被保存在国家军事博物馆内。

第一炉高温合金在于 1956年初诞生于抚钢,国产仿苏米格飞机和即将研制的新型飞机,需要用国产高温合金替代进口高温合金制造涡轮发动机,冶金部党组决定由抚顺钢厂承担研制任务。抚钢接到任务后,成立了由黄旦平、唐凤勇等组成的第一研究室。3月26日,第一炉高温合金GH30在抚钢一炼钢车间3吨电弧炉试制成功,并拿下一枚生产纪念勋章。

第一根不锈钢管坯在上钢五厂诞生于1961年2月,上钢五厂在国产76毫米二辊斜轧穿孔机上穿制出我国第一根不锈钢管坯,并试制成功从原料到成品完全国产化的我国第一支航空用不锈钢管。 第一块不锈钢板坯在太钢连铸成功于 1985年12月28日凌晨两点,太钢第一块不锈钢板坯连铸成功。不锈钢板坯连铸机的建成,结束了我国没有不锈钢板坯连铸机的历史,填补了我国合金钢连铸技术的空白,宣告了我国不锈钢生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民营不锈钢产业带在苏、浙、粤等地兴起,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民用不锈钢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来自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民营企业家们解放思想,打破了不锈钢生产的神秘化,陆续进入了不锈钢制造领域。随之而兴起的金属表面处理也得到迅速发展。使更多材质的金属和非金属铸件也能达到不锈钢表面优良的耐磨耐腐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