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主流的发动机技术原理确实很透明,但是涉及到具体结构,每家都有自己的特有技术和专利。我国在这方面仍存在短板,北京中科创新总结来看,认为主要的问题在一下几个方面: 1、核心能力的缺失,这个核心能力包括以下几个领域:发动机正向研发的工程建模数据库、发动机动力曲线调校数据库、核心零件造型实验的数据库,说白了就是经验数据一直都不够,想要顺利完成一次正向开发,很难。 2、技术创新能力的缺失。这个其实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3、就是基础能力的缺失了,这个包括零部件工业基础、制造材料和结构专利等 一系列方面。虽然我们现在可以买到最好的设备,请最好的研发人员,但是很遗憾很多零部件厂家的专利都绕不过去。

还有就是制造发动机各部分的材料的抗疲劳和稳定性,装备制造的工艺优化,关键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提升,这些需要的不是一个只懂结构设计的工程师可以完成,它需要掌握整个系统的结构工程专家才能做到,就是即懂得机械设计又要懂燃烧技术,还要是材料应用和结构力学专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气自动化专家,工艺流程设计优化专家,数学软件工程师,同时动手能力极强,有不断实验的耐心,只有这种复合人才培养出来,才有可能搞出一流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