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沉默的艺术,无需太多话语,便可向人们展示真情实感。对于一张成功的摄影作品,我们可以从光影中找到触及心灵的东西,发人深省。美国《国家地理》坚持“鼓舞人类关注地球”的理念,以科学、探索和影像叙事的力量来改变世界,用杰出的影像,呼吁人类爱护环境。 10月23日,2017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来自中国区各地的获奖摄影师分享了他们拍摄作品的创作历程和摄影理想。他们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向人们展示不一样的缤纷世界。都说摄影师有三只眼,他们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说服力。在这些获奖作品中,笔者对故事类大地之殇作品记忆犹新。看完这组照片,我的第一想法是:完美诠释了神州大地的“残缺之美”。 伴随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这些被工业污染的大地,尽管细节和颜色产生了一种诱人的魅力,但这些景象既美丽又可怕,无疑让人感到不安。

美丽健康的神州大地,被工业污染摧残的满目苍夷。这组照片不仅让我们看出神州大地的自然之美,还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脆弱和无奈。一组振奋人心的照片,足以激发出人类保护环境的本心。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化工污染成为重大污染源。环境污染具有长期性、潜伏性、累积性,一旦爆发便会造成无可修复的伤害。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迫害,试想我们何谈幸福感、获得感?在刚刚闭幕的十九大党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将“民众获得感”列入党章。其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们获得幸福生活的主要途径。烟雾缭绕下的神州大地,幸福我们只能听得见,却触摸不到。 据统计,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这些粮食可养活4000多万人。仅看这些庞大的数字,我们深感害怕。 黑土层流失、大棚里种不出有机蔬菜、重金属污染……这些污染导致沉疴新病双重恶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极大威胁,还使民众的身体健康无法得到保障。 传统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全球的土地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越来越多,例如,“工业三废”排放就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免会产生三废排放。但我们知道只要达到国家安全排放标准,就可避免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一家“环保、安全、专业”的科研单位—北京中科创新科技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专注环保电镀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给电镀行业(全球三大污染行业之一)带来发展的契机和希望。众所周知,电镀行业三废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带来严重危害。中心研发的合金催化液解决了电镀技术污染环境难题,还世间一片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