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环保部在督查地方环境情况时,出现了环保治污乱象。其中,某些地方政府“表面治污、假装治污”最为常见。地方政府治污这样“以假乱真”,环保部给出了这样回答。 一系列污染治理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的问题,在今天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天津市进行督察反馈时被着重提出。督察组评价天津:开会传达多、研究部署少,口号多、落实少,一些部门和地区环保责任不落实。天津环保治污措施,表面看似严谨无缝隙,实则都在应付环保督查,走过场。天津地方政府自以为“天衣无缝”,却没想到还是出了“意外”。 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天津静海区水务局调研相关材料时发现,静安区水务局负责人为了造成相关工作开展时间长的假象,指示工作人员攒了会议文件。督察组称,这样的行为影响十分恶劣。 作为京津冀大气治理的重要区域,天津市在大气治理方面本应自加压力,但督察组却发现,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时紧时松,导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程度时好时差,甚至个别时期还出现污染反弹。环保督查组梳理出天津表面治污罪状,相关文件已移交天津市委、市政府处理。

“假装治污”的城市还有唐山。去年底,环保部就曾指出,唐山部分县(市)区政府及企业存在未按要求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监测数据不真实、企业超标排放等问题。7月20日白天和夜间,环保部又在一天之内两次公开对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不力提出批评。 面对环境违法事件,看后让人触目惊心。从一系列环保督查结果来看,环保部有力回击地方治污问题。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表示,治污容不得做表面文章。各地区完成考核目标要凭真本事,决不能在环境监测数据上动歪脑筋,决不能在改善环境质量上做数字游戏和表面文章。凡是对违法地方政府、企业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手段,对干扰环境数据采集、公然造假行为“零容忍”。 铁腕治污,落到实处。应成为我国环境治理常态。地方政府治污应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落在文件、口头上。如果治污只是迎接环保部常规检查,那也只是掩耳盗铃。“假装治污”背后反应的是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的长期漠视,常持被动治理心态。地方政府应对环保督查敷衍了事,最后损害的还是人们群众的利益。 任何“以假乱真”治污事件,终是害人害己。 不管地方表面治污手段如何高明,最终还是无法掩盖环境污染现状。对地方污染企业治理,政府应引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高新技术投入生产使用。引用高新技术,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实现真正的“绿色脱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