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可以说是一年的分水岭。过去的半年,无论你再如何感叹时光飞逝,显然,也不能阻挡7月的步伐。上半年,但愿我们上半年每播下的一粒种子,都能在下半年开花结果。话说,上半年环保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也为下半年环保督查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7月份环保督查情况如何呢?环境治理中,还存在哪些顽疾? 环保部最新消息称,7月2日,28个督查组共检查450家企业(单位),发现222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存在问题的企业中,属于“散乱污”问题的66家,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26家,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17家,存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问题的69家。从每次环保督查结果来看,“散乱污”企业像环境治理“毒瘤”一样驱除不尽。当“散乱污“企业碰上环保部,不再是红着脸而是红着眼。有些污染企业在生产管理上没有多大改善,反而对付环保部门执法有了自己的套路。在污染企业面前,新《环保法》对他们来说是掉了牙齿的纸老虎。环保利剑,瞬间变成面条。企业环保意识薄弱,更是贻害无穷啊。

环保部督查“散乱污”企业屡查屡现,要想彻底铲除“散乱污”企业并非易事。不可否认,环保部启动周期为一年的大督查以来,对违法排污企业特别是污染大气企业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确实对一些不法企业形成重创。但令他们更难接受的是,这种苦日子远远还没熬出头。环保部门在依法执行时,即便使出种种伎俩,但这些都没有对环保部的督查造成影响,28个督查组一如既往,头顶酷暑,日夜奔波在工作岗位。据专家透露,目前情况下,即使所有污染企业全部达标排放,也未必就能保证空气质量百分之百达标。如果再有企业超标排放,特别是当不利气象条件出现时,空气必遭遇污染。 一方面,大气污染形势如此严峻,另一方面,企业违法肆无忌惮。对这样的违法违规企业就该一刀切,该停产的停产,该治理的治理。在国家环保法面前,对所有企业一律平等对待。以往对于违法违规企业就是因为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致使一些违法违规企业总能找到各种借口逃避处罚,逃避监管。 对严重环境污染企业,环保执法部门要依法处理。当然,企业自身应懂得“灵活变通”。在企业环保意识上,我们应提倡执法常规化,避免运动战;提倡严格公平执法,避免违法企业超法操作。只要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让这些违法企业意识到法律的严肃性,才能最终实现法律的公平与公正,也才能让企业形成守法的习惯。传统企业要实现转型,脱胎换骨,企业内部必须自主转变。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增强了行业技术核心竞争力。企业自内由外的转变,也是获得重生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