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成都市环保局利用无人机锁定了两家涉嫌非法排污的企业。如果只是简单的把它认为是一种拍摄设备,那你就out啦!当“无人机”投身于环保领域,俨然就成了环保执法人员的“千里眼”、环保新利器。无人机加入环保领域,高效地保证了环保部工作进展。当然,环保工作有了高科技的加盟,环保检查更万无一失,不留死角! 这几年,无人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既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农作物检测、农药喷洒和辅助耕作,又能上天驱赶鸟类,入海侦测跟踪海底潜水艇,甚至可以协助进行室内救援。无人机轻松穿梭在这几大领域工作,在环保方面,无人机更是发挥着巨大作用。 “空中侦察”偷排偷放 污染企业无处遁行 厂区内机器轰隆,工人正在紧张生产,厂区内一根15米高的排气筒,一股股青烟排入空中……这一切,都被空中的无人机清晰地拍了下来。通过无人机传回的资料,执法人员判定这肆意排放的废气没有经过处理。这是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新都区工业东区进行现场执法检查时发现的一幕。根据无人机传回的图像信息显示,该企业废气大量无组织排放。随后,当地环保部门确定这一情况属实,对该单位进行了立案调查。

环保“千里眼” 精准锁定污染证据 据专家人士分析,用于环保工作的无人机有两类,一类是固定翼无人机,一类是旋翼无人机,两种无人机分别用于大面积巡查和低空精准锁定证据。固定翼无人机的巡航速度一般为每小时60公里,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快速地对平原、山区等各种地形进行大范围巡查。它通常在200米—400米的高空工作,航拍照片分辨率最高能达到0.02米。可以地面上的物体,厂房、烟囱一目了然,监察人员可以初步断定企业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旋翼无人机可在300米以下低空飞行,并悬浮在污染源上空进行高清拍摄,在追踪“青烟”、隐蔽排污口方面能更精准地锁定证据。通过热图像,专业人员可以分析出企业的偷排偷放情况,夜晚环保设施开启情况及排放情况也会一目了然,为夜间执法检查拓展了新手段。 “出勤”经验丰富 环境执法手段完善 在成都环保领域,无人机主要用于夏秋季秸秆禁烧巡查、工地扬尘巡查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等方面。在成都环保系统启动无人机巡查60次左右,尤其是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几乎每天都有2—3个机队外出巡查,每队携带无人机数量至少在4架以上,为各项应急措施提供高分辨的数据和图像。无人机可以开展水源地污染源全天候监测,排查出直排、偷排、暗排的疑似管道位置,动态监测污染物的扩散状况,为地面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无人机也可进行定位、监测,以对突发事件作出准确及时的应急处理决定。 无人机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环保工作的压力。市民的举报,无视不在乎;与环境监管部门东躲西藏;更有甚者,公然阻碍环保人员检查执法;有了无人机的出现,类似污染企业恐怕是百口莫辩,无处藏身。为实现国家蓝天白云,国家引用高新技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企业自身,我们应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响应国家号召,只有运用环保节能生产技术,才能保持企业生产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