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创新报道:“十三五”期间,环保部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抓紧出台一批急需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有效支撑水、大气、土壤环境管理和排污许可等重点工作。在《规划》中,出台了千项环保标准,这也提高了环境准入门槛。《规划》的制定,补齐了现有标准不足的短板。《规划》的制定,也让那些环保“黑户”企业无处遁行。 据环保部最新数据显示,4月7日至5月19日,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督查组共检查了1.2万家企业,有8000多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其中没有任何治污设施的“散乱污”企业3000家。事实上,环保部每天更新问题清单,结论大同小异,问题企业占七成,其中1/3是“散乱污”。在“长了牙”的环保法面前,对“散乱污”企业来说,最多不过是一张苍白无力的法律条文。对于没有任何手续和没有任何治理能力的“散乱污”企业潜伏在京津冀地区,我们何时才能拥有蓝天白云?“散乱污”这个词语,成了环保部报道中高频出现的“主角”。那么,“散乱污”企业的特点是什么呢?“散乱污”指:没有工商登记、没有环保手续的“黑户”;工艺落后,不符合产业政策;没有任何治理设施、污染较重;不符合当地规划布局;只有个别经营者受益,严重危害周边群众健康。从环保部更新最近数据来看,京津冀及周边28个城市,竟然出现5.6万家散乱污企业。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环保监查力度,对“散乱污”企业的发力,证明我国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扫死角阶段。

显然,“散乱污”企业已成为主要污染源。随着治理的深入,一些隐蔽的、分散的、不在册企业的污染问题被凸显出来。“散乱污”企业并非个体,这几年更是成为实现蓝天白云的拦路虎。环保部也称,今年10月底,依法取缔违法企业。这些“散乱污”企业绝大部分没有工商登记,对地方经济其实没有任何税收贡献,但却给地方留下了环境的烂摊子,整治和恢复的费用难以估量,危害群众健康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当然,这些企业被环保部视为环保“黑户”企业。 “十三五”出台上千项环保标准后,相信这些环保“黑户”企业未来发展更加举步维艰。面对国家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散乱污”企业应积极作出调整,转变生产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内动力。如果这些“散乱污”企业得到有效控制,那国家实现蓝天白云梦想就能照进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