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金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知识产权案件侵挠,远有打火机遭遇美国337调查、欧盟重启CR法案,近有拉链行业与日本YKK公司打起的拉锯官司,不论案件结果如何,旷日持久的应诉、争论,对行业和企业本身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导致这些诉讼案件不断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知识产权保护不利是五金行业发展中的一大短板,屡屡发生的侵权问题,使企业难获提升,不敢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令行业陷入低水平重复竞争的困境。 令人欣喜的是,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行业的支持以及企业自身的努力,这种现状正在发生改变。

相关政策撑起保护伞 2014年12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南京发布的《中国五金制品协会2015年工作思路》中明确指出,五金行业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支持政策;要针对扩大内需政策下相关产品的市场及其使用、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发展、行业有关外资并购问题、反垄断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等情况,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行业、企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
积极应诉促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拉链分会秘书长王智吾说:“积极应诉知识产权案件,做好产权保护,使企业提高了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过去,中小企业对此根本不关注。”他的这番感慨来自于一场历时4年的中日拉链专利诉讼,该案件进行了7场诉讼,终于在去年7月以中方的阶段性胜利告终。

该专利案件诉讼的胜利,直接体现在了经济效益上。据悉,2014年年,我国拉链业销售额达40亿元,比2013年不到20亿元的销售额翻了一番。其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我国企业将全面介入国内外中高端拉链市场,并实现转型升级。 专利保护纳入常态 目前,国内五金制品企业在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迈入了相对成熟、常规化的操作阶段。 据了解,在2013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中,超人、新海、方太、海尔、华帝等10余家五金重点骨干企业上榜,为全行业树立了标杆。 眼下,五金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知名品牌都成立了专职的专利运作、打假维权等办公室,积极利用知识产权护航产业创新和发展。而关于五金行业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我们也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2016年3月,由北京中科创新科技发展中心研发的一种环保的合金催化液技术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更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证明,标志着我国拥有五金行业环保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技术贸易壁垒,助力国内五金产品质量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