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2015年5月19日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其中,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被“圈定”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这将对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未来十年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方向与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资源开发装备;(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装备;(3)综合试验检测平台;(4)高技术船舶;(5)核心配套装备。

而想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加快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的工业技术水平,必须重视海洋装备的防腐蚀能力,保证海洋装备的品质性能。 海洋是一个严苛的腐蚀环境,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当中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质盐,因此极易和金属制成的海洋装备形成原电池,出现微观腐蚀。另外海洋中的许多生物会附着在装备机体上,不但降低了装备的运行速度,还会分泌有机酸或还原形成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强腐蚀性物质,从而对装备机体造成从微观到介观、再到宏观的跨尺度复合损伤。 因此,为了保证海洋装备的安全运行和服役,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对装备基体材料进行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对于海洋装备基体材料的表面防护,主要通过3个途径加以实现: (1)表面处理增强基体的防腐蚀性能和耐疲劳性能; (2)利用阴极保护法对基体材料进行耐蚀保护; (3)通过涂层的方法对基体材料进行综合保护。 随着海洋污染程度的不断增加,使得海水环境更加复杂化,也使得海水环境中的金属腐蚀问题更加突出。早在2012年4月,合金催化液技术与哈尔滨海军某部合作开发的军舰底部材料下水试验,并被应用于航母研发中,同年10月,第一艘中国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下水。该项举措预见性地将海洋装备防腐技术推向了制高点。 以上文章由北京中科整理发布,文章链接:http://www.bjzkcx.net/shownews.asp?id=1568
|